textversionenglishsitemap
 
menu-abouthkicc
projects
coming_projects


archives
hksc
partners-n-network
subscribe
contactus
2004 
  • UNESCO「融合藝術與教育」
    亞洲教育專家交流會議
    香港,牛棚書院 1月9 - 11日
    UNESCO首次在香港舉行以藝術教育為專題的亞洲教育專家交流會議。是次會議雲集多名香港教育界代表及三十多名來自中國內地及亞洲各地的教育界翹楚。會上多名專家建議政府須加以肯定藝術在教育範疇的重要性,並集中強化學生的全人發展。為期三天的會議主要的目標為加強香港教育界與亞洲區內其他教育界翹楚的交流,分析亞洲區內各地融合藝術於教育的發展情況,包括相關政策及執行措施;以及討論「融合藝術於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及創意教育的趨勢。

  • Asia Confer 3
    Manila March 2004
    Collaborations between foundations and NGOs in Asia with
    Conference of Asian Found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CAFO).


  • Asian Pacific Performing Arts Network Annual Festival No. 6
    曼谷,泰國 6月

  • 第一屆世界文化論壇聯盟亞太區會議
    首爾,南韓 6月

  • 第一屆世界文化論壇
    聖保羅,巴西 6 - 7月

  • 上學想樂
    想樂創意營 + 理想校園數碼錄像及攝影比賽作品展
    香港 7 - 10月
    「上學想樂」計劃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在2004年暑假期間舉行的「想樂創意營」工作坊、「理想校園數碼錄像及攝影比賽」以及在歌德學院舉辦的公開展覽和頒獎典禮。「上學想樂」的主題設定是希望學生能夠透過影像的塑造過程,發掘並表達他們對學習環境的想法,且通過一連串的工作坊和實驗創作,使青少年們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數碼影像創作方法,與藝術家及朋輩互相刺激思考新角度。
    青少年暑期活動委員會、民政事務總署、香港創意書院合辦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


2003 
  • Consultant to "Creative Vision, Creative Taiwan"
    (Cultural Exchange on Creative Industries: Taipei, Copenhagen, London)
    Organized by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ROC, Taiwan

  • Classics Re-invented: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 2002年9月 - 2003年5月
    為中學生而設計的藝術教育活動。有約4000名來自10間中學的師生參加。
    合辦機構:進念•二十面體

  • 《錄像文章》
    跨媒介創作計劃
    「文字」 x 「影像」 = 「錄像文章」。每組「錄像文章」作品都由一篇文章加一段錄像結合而成。十組「錄像文章」作品再結合,就成為這一跨媒介創作文本。原來十加十不一定只等於二十。由這十位作家(如西西、葉輝、呂大樂、董啟章等)與十位錄像藝術家(如馮美華、游靜、黃志偉、鮑藹倫等)筆下 / 眼下描繪的香港城市面貌,在文字與錄像的互相翻寫、演繹的歷程中,所得到的是比二十個不同角度還要複雜的社會面貌 -- 這或許正是香港文化多元特色的最好見証。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
    香港藝術中心合辦


  • 世界與亞洲對話(二)
    形象塑造與公民社會在亞洲
    香港大學 7月
    是項交流由亞洲區基金會及民間議會主催,為亞洲與其他地域的「影象製作人」提供對話及研究平台,旨在理解典型大眾傳媒及都市文化如何為亞洲城市形象及公民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並嘗試探討有效的策略和個案作為發展的參考和啟發。四十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包括資深的新聞從業員、研究員、項目策劃人及媒體領袖等出席由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辦的交流。
    Coordinated with CAFO and Danish Centre for Culture & Development
    Sponsored by Japan Foundation Asia Centre and Open Society Institute


  • "Image of Asia" Festival
    丹麥 8月
    Co-curated with various Taiwanese organizers for DCCD

  •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 2003 ── 上海.深圳.台北.香港
    「文化產業與觀光」
    台北 11月27日 - 12月1日
    2003年台北年會延續02年上海年會中對文化產業的熱烈討論,發展出「文化產業與觀光」的討論焦點,探討四個城市「文化旅遊」的內涵及潛力,比較彼此文化產業開展的方式和經驗。是年也舉辦了城市影像展、文化海報作品展覽、「城市品牌之形塑與建立」專題討論及「城市更新與文化發展」專題報告等。除此之外,正值03年各華人城市遭受「非典型肺炎」(SARS)爆發的影響,會議特設「後SARS時期對各城市藝文之影響」一環,發表及報告各城在非常時期的文藝活動狀況。是次會議的規模由台北擴展至台中,促進了台灣其他城市與各城代表的文化交流,互換城市文化產業與城市文化觀光的發展與經驗。香港方面,是年特別得到《Cup Magazine》支持發表了一份「文化產業與觀光」的香港專題研究報告,對本地的文化旅遊 / 旅遊文化作了一次細緻的分析及檢討。

2002 
  • Seminar on China/Hong Kong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on
    "Cultural Tourism"(Shanghai, Shenzhen, Hong Kong and Taipei)
    Beijing
    為資深文化工作者及藝術家而設的內部會議

  • CAFO-Thailand and CAFO-HK exchange project
    為打開長期雙邊合作而展開的交流探訪活動

  • Comparative Survey on Youth Culture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香港 / 深圳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ong Kong-China Relati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Research Fund

  • School of Thoughts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
    香港
    為中學生設計的藝術與教育活動﹐其主要目的是要與中學生一起探討他們對不同創意媒體的多元興趣。來自10間中學超過3400名師生參與這為七個月的活動。
    合辦機構:進念•二十面體

  • 《創意工業與文化交流》出版
    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會議紀錄
    香港
    千禧年是總覽過去,也是前瞻遠景的好時候。座擁多元文化優勢的兩城:香港•柏林,就在千禧年展開文化對話,舉行「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文化節第二部份 - 「柏林在香港」的開幕和閉幕會議以「創意工業」與「文化交流」為題,召集歐亞多個城市的學者、政策制定者及前線工作者進行經驗交流。本書詳錄會議內容,把與會者與講者包括榮念曾、何志平、楊德昌、葉國華、馬家輝、張信剛、胡恩威、梁文道等的對話化成文字,記載他們怎樣以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視野,討論有關電影、多媒體、設計的新發展,從而檢視藝術、教育、新工業、新經濟的路向。這次會議具洞察力,千禧年以它為註腳而期望文化會為社會、經濟和法治發展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以引領大家走向公民社會。
    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

  • Consultant to the thir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Cultural Diversity on "Mechanisms for Cultural Impact Assessment of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nd Projects"
    Cape Town, South Africa

  •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 2002 ── 上海.深圳.台北.香港
    「加入世貿以後的文化產業」
    上海 11月15 - 18日
    2002年上海年會的焦點是討論中國加入世貿以後一年間﹐各會員城市(香港、台北、深圳、上海)文化產業的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和與會者就「文化產業」的內涵等作出深入的討論﹐提出發展文化產業之餘﹐還要考慮文化在教育、娛樂、傳承民族自尊的功能。並通過四城文化印象錄影片展示和文化產業主題彙報﹐就文化消費指數、文化旅遊、文化與教育互動進行城市間比較研究。

  • 「創意都市」跨地域交流計劃
    創意工業及智識經濟 ﹣﹣倫敦、香港、北京及汕頭 10 - 11 月
    其他主辦單位:倫敦當代藝術中心英國文化協會汕頭大學
    協辦單位:北京長江商學院香港大學進念•二十面體


2001 
  • Experimenting Youth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
    為中學生而設的多媒體藝術教育計劃﹐有由自15所中學超過1700師生參與工作坊、聯校表演及社區巡迴表演等
    合辦機構:進念•二十面體

  • 亞洲藝術網絡周年會議及工作坊
    「民間組織及文化發展國際論壇」
    台北
    15個亞洲城市共同參與﹐安排10個來自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在其他地區進行探訪。
    由多個台灣機構協力合作及贊助

  • 亞洲區基金會及民間組織議會 (CAFO)
    台灣/香港互訪及合作計劃主題包括文化發展、公民社會及環境。

  •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 2001 ── 上海.深圳.台北.香港
    「城市文化資源:政府與民間」
    深圳 12月3 - 6日
    2001年深圳年會以各城的文化體制﹐政策作研究重心﹐特設「文化藝術政策論壇」﹐剖析政府與民間之溝通平台的作業方向﹐並如何投入經費及實施項目以達至理想。承接「政府與平民」的對話探討﹐副題「城市文化觀察」主要探究文化身份間題。最後﹐會議以「文化產業」報告分享作結﹐從四城提交的報告中﹐顯露四城對文化政策的實施、資源的開發利用、到文化軟件的建設﹐以及市場的開發等各方向。
    參加者來自香港、台北、上海、深圳、成都、廣州、北京、拉薩及重慶

2000 
  • 「旅程2000」中國當代藝術節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
    「中國旅程」藝術節 97 的延申,包括跨地區中華藝術家的合作表演系列、新媒體視覺藝術展覽及論壇

  • 「離心景象──錄像圈2000」
    裝置展覽及演出創作計劃
    香港、柏林
    來自13 個歐洲及亞洲城市﹐共124名藝術家的創意對話﹐以及15個藝術單位的表演。

  • 亞洲藝術網絡會議2000
    「廿一世紀亞洲藝術的發展與挑戰」
    香港
    包括十五個亞洲城市的網絡,以跨地區文化交流及發展為主要目標

  • 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
    「香港在柏林」及「柏林在香港」
    香港、柏林
    大型跨文化/媒體/地域交流活動﹐先於7 - 9月在柏林舉行﹐其後同年11 - 12月架添馬艦文化節中心亦舉行了一連串呼應活動。
    其他主辦機構:柏林世界文化中心香港歌德學院德國文化中心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黑箱作業」展覽
    香港、柏林
    來自多個城市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合作,以工作坊及展覽為主的藝術教育計劃。由6 - 12月﹐此展覽以「跨越」為題在柏林舉行﹐吸引了超過十萬名觀眾及工作坊參加者。

  •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 2000 ── 上海.深圳.台北.香港
    「創意工業、藝術與教育」
    香港大會堂 11月4 - 5日
    暨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開幕會議﹐旨在提供一個交流意見的機會和空間﹐討論創意工業和新經濟對教育的巨大影響﹐以及教育倒過來這個社會的新發展反饋。會議分成四個環節﹐主要議題包括:「藝術在教育及創意工業中的角色」、「工業與教育:電影與多媒體」、「工業與教育:設計」及「新經濟 / 新工業」。

1999 
  • Transmediale 99 國際媒體藝術節
    德國柏林

  • 「錄像圈99」裝置展覽
    香港 油街藝術村
    展示本地新媒體創意的錄像裝置展覽

  • 「中國旅程」藝術節 99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
    「中國旅程」藝術節 97 及 98 的延續

  • 地區藝術交流計劃 (ARX5)
    澳洲柏斯(第二段階)、香港(第三階段)
    與澳洲及新加坡合作,為期三年的跨地區青年藝術家交流計劃

  •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 99 ── 上海.深圳.台北.香港
    「藝術教育、藝術節與藝術評論」
    台北 10月22 - 24日
    99年台北年會擬定「藝術教育」、「藝術評論」及「藝術節」三項議題﹐就政府的制度、民間施行現況及民眾的觀點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比較﹐進而互相觀摩討論﹐達致文化交流的目的。

  • 亞洲區基金會及民間組織議會 (CAFO) 常務會議
    香港理工大學

1997 - 1998 
  • Millennium Forum 1998
    「博物館政策、文化交流政策」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中國旅程」藝術節 98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
    「中國旅程」藝術節 97 的延續

  • 亞洲表演藝術家會議
    日本沖繩島

  • 地區藝術交流計劃 (ARX5)
    新加坡(第一階段)
    與澳洲及新加坡合作,為期三年的跨地區青年藝術家交流計劃

  • 第一屆「城市文化交流會議」98
    上海.深圳.台北.香港
    上海 10月25 - 26日
    98年上海年會是國際小劇場戲劇場的活動之一。會議主題為「藝術節和城市文化的發展」、「藝術教育政策」及「文化交流情況和資源分配」三方面。參加者包括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及政策制定者等, 主要目標是由民間主催建立跨文化對話平台,促進交流和中華地區的文化發展。

1996 - 1997 
  • 第一屆城市文化國際會議
    「圖書館與博物館的社會角色和功能」
    香港文化中心

  • 「中國旅程」藝術節 97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香港文化中心
    兩岸三地文化交流計劃(包括表演藝術、藝術展覽與及公眾論壇的跨界別藝術節。當中參與的包括來自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著名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員)。